4月23日是圣喬治節,一個讓加泰羅尼亞充滿花香和書香的重要節日。這幾天,二手書促銷,玫瑰花漲價。要送玫瑰花的,最好是4月23日下午六七點之后再去買!
因為晚上買便宜!
勇者斗惡龍
關于圣喬治節背后的故事,是一個勇者斗惡龍的故事,但最后美麗的公主并沒有以身相許。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西班牙的龍住在山上,在加泰羅尼亞的Montblanc山上有一個小王國,王國附近住著一條惡龍。
惡龍太惡了,不僅惡,還餓。每天搶走村民的牛羊,甚至還吃村子里的民眾。這作為民風彪悍的伊比利亞民眾,身懷凱爾特戰斗民族混血的村民能忍?
村民們聚在一起出了個主意,因為惡龍是不能被馴服的,所以我們要獻祭民眾給它。WTF?這什么邏輯?難道不是要齊心協力對抗惡龍嗎?
套路和河伯娶妻的故事差不多,但是第一個抽簽被獻祭給惡龍的人居然是公主?

看來這個王國的國王真是個剛正不阿的人,不搞特殊化,不以權謀私,給子女謀福祉,一視同仁。實在是人民的好公仆,國家的好干部。
就在眾人懷著“竊喜不是我”和“公主好可憐”的復雜情感,眼睜睜看著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將要成為零食的時候,“刀下留人”的梗出現了。
圣喬治騎著戰馬,手執長槍,飛奔而來。好快的槍,好糟的脖子,圣喬治一槍便結果了惡龍的性命。龍血浸染之處,開出了無數朵鮮紅玫瑰。
按照套路,公主本應該和勇者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,這種三流故事的套路怎么能配得上如此盛大的節日呢?公主沒有嫁給屠龍者,而是送了圣喬治一本書?
我不知道當時圣喬治是咋想的,我要是圣喬治就一槍再刺死公主。怎么的?我冒著危險來救你,你不嫁給我也就完了,還送我一本書?罵誰沒文化呢?我就一介武夫怎么了?
當然這是玩笑話。從此只要到了圣喬治節,男生就會送女生玫瑰花,而女生則會送給男生書。
真實歷史,卻是......
然而,這只是傳說版本,真正的歷史版本是什么樣的呢?
圣喬治是古羅馬軍隊中的一個騎兵軍官,大約于公元260年出生于巴勒斯坦的一個信仰基督教的貴族家庭里,303年死于小亞細亞的希臘城市尼科米底亞。他的父親出生于小亞細亞的卡帕多西亞,在那里擔任羅馬軍官,他的母親,是從希臘城來到巴勒斯坦。他們都是基督徒,屬于貴族家庭,所以他們孩子自然也信仰基督教。他們決定叫他喬治(希臘語中,有土地的工人的意思,即農民)。
14歲時,喬治失去了父親;緊接著幾年后,喬治的母親也死去了。
然后喬治決定去烏斯,當時的帝國城市,并請求皇帝戴克里先讓自己成為一名職業軍人。戴克里先見到喬治后,便同意了。
在他20多歲,喬治被晉升為國王的騎兵衛士,其等級相當于駐扎在烏斯附近的皇帝的皇家衛隊。
公元302年,戴克里先根據伽列里烏斯(蓋烏斯·伽列里烏斯·瓦列里烏斯·馬克西米安努斯: Gaius 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 ,約260年-311年,羅馬帝國皇帝,公元305年-311年在位。)的提議,頒布了一項法令,法令規定在軍隊中每一個基督徒士兵應該被逮捕,其他的士兵要定時獻祭羅馬神。
但是喬治反對這項和他的信念不符的法令,無所畏懼的勇氣使他開始了與皇帝戴克里先的對峙。戴克里先很難過,他不想失去他最好的護民官和他最好的官員的兒子。
喬治他聲稱自己是個基督徒,宣布他崇拜耶穌基督。戴克里先試圖收買喬治,甚至提供土地,資金和奴隸。為了讓他信仰羅馬神,皇帝做了很多的事情,但是喬治從未接受。
傳統由來
在加泰羅尼亞,最地道的習俗不是單單送一支玫瑰,和玫瑰一起送出的,還有一支麥穗。
為什么要送麥穗呢?當然不是為了歌頌勞動人民的辛勤成果。因為顆顆飽滿的麥穗象征著多子多孫,在那個地廣人稀的年代,生育力還是非常重要的。
所以,表面上看是浪漫的饋贈,實質就是想和你生孩子。
除此之外,因為4月23日這一天,也是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的祭日。為了紀念這兩位大文豪,就給這個送玫瑰送麥穗的節日,生硬地植入了一個“送書”環節。
于是,勇者斗惡龍的故事就被強行插入一個送書環節。感覺這個故事充滿驚悚、浪漫、與文學氣息。